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耐火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持续提升新密市耐火材料产业在全国产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情况
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密境内耐火黏土、铝土矿、硅石等矿藏量大,品质优良,易于开采利用。距今1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李家沟遗址(岳村镇李家沟村)出土的陶片,是中原地区最早利用耐火土制陶的原始证据。耐火材料产业作为新密市传统产业,起源于1958年,历经60余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质变,成为拉动新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密市现有耐火材料企业305家,年产能900万吨,年产量约占全国的20%、河南省的40%,其中规上企业152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2022年,全市耐火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37亿元,规上增加值增长3.9%;实现税收7.7亿元,占工业税收53.1%。行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企业143家、各级研发中心117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32个、名牌产品2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郑州市市长质量奖1家。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耐火材料产业基地”“河南省耐火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耐火材料出口基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聚焦我市耐火材料产业,完善项目建设规范,以创新为驱动,以高端化发展为突破,以绿色低碳为路径,壮大产业实力,强化人才支撑和要素保障,构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千亿级耐火材料产业基地。
(二)总体思路
把耐材产业发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以“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发展路径,坚持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品牌化、功能化、服务化、集群化转型,将耐火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支撑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突出“两个提升”。加快实现产业规模、发展水平提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头雁”企业。推动耐火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紧抓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实现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产业示范应用更加广泛,创新发展生态更加优化。
2.强化“三个支撑”。优化完善高中端人才支撑,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服务管理体系健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耐火材料产业发展体系。优化完善政策和差异化要素支撑,激励高效领跑者、倒逼效益低下者,突出高质量的“标尺”。优化供应链金融支撑,探索“财源+银行+协会”合作模式,搭建原材料集中采购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品质量检验服务水平。
3.建成“一都一馆一会一平台一产业”体系。以创成“中国耐材之都”为契机,大力支持中国耐材博物馆建设,积极承接耐材展会和行业会议,全面推进我市耐材产业提质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形成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耐火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实现耐火材料产业综合实力跃升。力争耐火材料产值突破400亿元,10亿级耐火材料企业集团达到3家,亿级耐火材料企业达到50家,打造耐火材料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耐火材料产业基地。
三、重点工作
以创成“中国耐火材料之都”为契机,坚持走好耐火材料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让新密耐火材料成为绿色耐火材料的代名词,让新密品牌走出中国、影响世界,打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集“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耐火材料品牌基地。
(一)提升创新研发能力
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积极宣传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逐步建立完善以科技型企业为基础、科技小巨人企业为支撑、瞪羚企业及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体系,打造形成大中小耐火材料企业融通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聚不断加强。鼓励企业申报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建设任务,新建各类省级平台6家,郑州市级平台10家。深化与郑州市耐火材料创新中心合作,以郑州华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设立耐火材料创新中心新密分中心,深入开展耐火材料产品微观结构研究,提升产品性能。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认定奖补、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等科技创新政策,对首次认定和重复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最低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和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规模以上耐火材料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保障项目规范建设
2.落实《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3年修订)的通知》(豫发改环资〔2023〕38号)精神,耐材已退出两高目录,不再设置相关限制条件,推动耐火材料行业项目备案。广泛宣传《耐火材料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公告〔2014〕84号),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建材行业规范(准入)公告名单,在生产线、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环境保护、质量管理、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及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3.滚动推进企业实施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力度,加快建成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项目。着力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突出数字化升级、绿色化转型、服务化改造、高端化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每年实施新建项目10个以上,实施科技研发项目20个,数字化改造20个,绿色节能改造20个,行业年度投资增速不低于10%。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增强智能化水平
4.实施机器换人计划。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生产换线”,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以郑州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为标杆,引导企业改造升级智能化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感知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一批“工业大脑”、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对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的项目中生产、检测设备和配套软件投资给予10%—20%的财政补贴。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5.提升智能装备配套能力。鼓励郑州华隆机械有限公司、郑州金鑫机械有限公司、河南溱立机械有限公司等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对接耐火材料生产需求,开展广泛合作,加大设备研发力度,加快开发新型高性能关键装备、智能化装备及精密检测仪器设备。立足耐材企业智能装备需求,围绕数控压力机、布料机、码垛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引进先进智能装备配套生产企业或生产线。为本地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强化宣传推广,鼓励本地耐材企业就近采购机械设备。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6.推动耐火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耐火材料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化赋能、工业互联网赋能,推动企业上云,发展服务型制造,催生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打造企业间网络协作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耐火材料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打造耐火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建省级智能车间10家,省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10家,省级5G工厂2家,国家级5G场景应用1家,加快实现规上耐材企业上云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推动高端化突破
7.加快产品升级步伐。推动耐火材料主导产品向高端迈进。重点发展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推动耐火材料服务化、集成化、复合化发展。突破核心短板问题,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尽快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个梯度,分级建立培育库,精准实施指导帮扶,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5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8.延伸服务型制造。加快耐材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链管理,推动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模式的服务化延伸,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引导推动郑州瑞泰、金河源耐材、豫兴热风炉、安耐克等重点企业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省级、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标杆。建成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10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2家,对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标杆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财政资金奖励。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9.提升品牌质量。建立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管理体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展质量标杆企业建设工作,创成省级质量标杆企业5家,争创郑州市市长质量、河南省省长质量。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工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0.打造全渠道销售新模式。依托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和中国耐火材料博物馆为新营销平台,通过展销会、高端论坛和年度博览会等方式,补充新密耐材销售链条。借助知名网络销售平台,发展耐材经销平台,打造一批以荣盛科技为引领的销售企业,线上线下一体化拓展全国市场,以销售带生产,走渠道经济,内通全国,外联世界,做大做强新密耐材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份额。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工信局、市融媒体中心,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引导绿色低碳发展
11.实施绿色低碳产品创新行动。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加大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支持创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绿色产品,推广应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耐火材料,着力提升绿色低碳耐火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把新密耐材打造成绿色制造的代名词。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2.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推进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促进耐材行业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电力能源,引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聚集的园区建设集中储能中心,进行电价“峰谷”补充。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支持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水平。按照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要求,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目标,对标国际国内耐火材料行业先进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化水平。引导支持规下耐材企业集中开展原材料破粉碎,选定3—5家企业探索开展原材料破粉碎集中试点。鼓励耐材企业争创环保绩效分级A级企业和“亩均论英雄”A级企业,新增“绿色工厂”8家。对新增的环保绩效引领企业和环保绩效分级A级企业,按照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对新增的环保绩效分级B级企业,按照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多不超过50万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密分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3.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号令),对固定投资项目开展节能审查,由节能主管部门出具节能审查意见。支持引导重点用能企业结合现有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按照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壮大产业实力
14.持续推动耐火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立足我市耐火材料发展特色,紧抓产业发展机遇,着力梳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培育重点企业,做强产业链,积极引导振东科技、瑞泰科技等大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组建集团公司,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10亿元以上耐材龙头企业。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越5亿元、10亿元的企业,新密本级在上级奖励基础上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5.深入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支持重点耐火材料企业按照服务下游行业及拉长产品链条要求,实施兼并、收购、联营,建立产业联盟;鼓励优势企业之间实施强强联合,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打造“平台型”、服务型企业和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借助瑞泰科技、北京利尔、濮阳濮耐、中钢洛耐等行业上市企业扩大规模的有利时机,引导支持我市优质企业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重组。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引导工作,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工作指导,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按有关文件执行省、郑州市和新密市奖补政策。对已投产达效并纳入新密市上市后备企业,进入企业上市(含新三板挂牌企业)三年培育期的企业,每年新增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市财政全额奖补企业。对启动上市程序(含新三板、中股交交易板挂牌)与推荐机构签订上市挂牌协议,完成股改、并报河南省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因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原因调账新增的税收,市财政以适当方式等额补贴企业。
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市科工信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强化人才支持
16.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出台新密市招才引智10条新政,坚持以人才引进为抓手,聚集产业科技创新动能,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和高端管理人才需求,出台完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体系,丰富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方式、营造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7.设立新密市新型耐材产业专家委员会,选聘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优秀领军型人才,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装备、研发、人才等多层次、多方面咨询和服务,搭建人才、技术沟通平台,提高企业应对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指导建议。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人社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8.支持耐火材料领域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积极申报进入国家、省、郑州市人才计划。支持优势耐火材料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和重点企业合作,培养新材料高端技术人才。市职教中心新增耐材专业,培养耐材基础人才,更加注重发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作用,培养耐火材料研发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人才,到2025年累计培养耐火材料专业毕业生150名。支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在岗职工技能培训,举办行业人才素能提升短期研修班不少于6期,累计培训不少于600人次。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工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9.支持企业家队伍建设。对产值超1亿元耐材企业建立企业家健康档案、子女入学档案,市中医院发放健康服务卡,每年提供免费体检1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就医、入学支持,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就医、入学支持和联络服务。贯彻落实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建立优秀企业家培养名录,组织企业家参加专题研修班和论坛活动,搭建提供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家“走出去”,搭建优秀企业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以“郑州市企业家日”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内涵,完善机制,营造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以实际行动关心关爱企业家。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科工信局、市人社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实施差别化要素配置
20.树立“亩均论英雄”发展理念,实施差别化财税、用地、用电、用气、金融、人才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各类要素优先向“亩均论英雄”绩效分级A类、B类重点优质企业保障供应。规范天然气市场价格,鼓励用电大户自建或合作共建储能中心,使用绿色低碳电力能源。鼓励企业成立市场联合体,并购原材料企业,实施原材料集中采购,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增加有效信贷供给,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产品,加大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优质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对接机制,每年举办耐材行业专项银企对接会,出台并梳理针对耐材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市级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信用信息支持力度,加大信用培植力度,健全金融服务白名单制度,切实帮助企业实现融资。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城管局、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市供电公司,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1.优化供应链金融支撑,打造产业联盟,探索推动原材料集中采购,实行财源、银行、企业、协会多方联合采购新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业话语权,支持每年召开中国(新密)耐火原料交易洽谈会。采取独资建设或合作筹建等模式,加快推进新密市耐火材料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拓展融合发展新业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工信局、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市财政局、市融媒体中心,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生态
22.以“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成功创建为契机,大力支持中国耐材博物馆按标准高规格建设,打造成我市主要耐材产品、重点耐材企业展示宣传的重要平台,全面推进我市耐材产业提质发展,形成具有新密特色的耐材“一都一馆一会一平台一产业”发展生态。发展会展经济,定期举办优质耐材企业评选活动,发布耐材行业排行榜,扩大中国耐火材料之都·新密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发拓展商务经营模式,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展销活动,提升会展经济效益,实现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市场监管局,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密市耐火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耐火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本行动计划实施,研究决定耐火材料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方案、政策措施,研究推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耐火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完善耐火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保障政策落实
设立耐火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本级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统筹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对耐火材料领域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及时高效落实政策资金,保障帮扶效果。积极争取国家、省、郑州市相关奖补资金。
(三)发挥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新密市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和新密市新材料行业协会在加强政企沟通联络、推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发展平台、促进跨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行业协会打造成推动新密市新型耐材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指导帮助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发展公约、设置红黑榜等形式,引导鼓励本地企业抱团取暖,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共建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
(四)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分类进行“一窗受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一站式服务。常态长效推进“万人助万企”,保障各项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加快推进亿元以上耐材企业“一企一员”全覆盖,设立公开监督举报平台,定期发布服务排行榜。
(五)强化评估督导
建立耐火材料产业发展监测评估机制,推动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归集整理和共享开放,为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健全督导考核体系,将产业发展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对实施情况、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调度,确保各项推进措施落到实处。
Copyright © 2022-2023 潮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备案号:粤ICP备2022013427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