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意见》(吉政发〔2022〕1号)精神,进一步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引导我市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要指示精神,以延链、扩链、强链、补链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一批注重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加快推动白山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2年,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户,培育优质“种子企业”50户。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省级双创孵化基地2个。累计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人才300人次以上。
到2025年底,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培育优质“种子企业”200户。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达到1户。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30个、省级双创孵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双创孵化基地20个。公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科研设施与仪器率达到100%。累计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人才1500人次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培育优质“种子企业”,重点围绕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文旅、能源等领域,深入挖掘一批符合培育条件的优质“种子企业”,建立优质“种子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以优质“种子企业”为重点,每年认定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认定的市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每户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对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市属企业,在获得省级奖励基础上,市级财政再给予1:1配套奖励。加强运行监测,依托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大数据平台,将市、省、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分析,符合入库标准的,及时指导企业入库,做到应统尽统。
(二)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支持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创新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吉林省科技企业R&D经费投入引导计划,对域内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应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R&D经费投入增量部分给予后补助。支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吉林省科技大市场白山分市场作用,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供养专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列入市年度科技发展计划的企校(科研单位)合作研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合同并实施转化。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依托品牌服务商,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境内外商标的注册指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标准提升,推荐企业参与“吉致吉品”区域品牌认证。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盟,搭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信息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推进企业合规建设,提升企业法治水平。大力推广企业精益管理模式,开展“精益管理企业行”活动,每年为1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精益管理诊断服务。
(三)着力强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计划,设立“专精特新贷”产品。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通过“吉企银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专区,开展“点对点”融资服务。提供担保支持,鼓励引导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行费率优惠制度。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效明显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奖补支持。强化上市培育,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拟上市后备资源库,实施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成长计划,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吉林股权交易所“专精特新板”进行股权托管、挂牌、转让。加强债权股权融资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主体发行企业债券投向“专精特新”发展领域。鼓励市级现有的各类产业基金优先考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简化基金考核办法,适度提高投资风险容忍度,持续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项目支持力度。
(四)着力增强创业孵化功能。加快孵化载体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项目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各类“双创”活动,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小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孵化基地、投融资机构合作,链接创新资源,落地转化一批创新项目成果。开展“创业导师走进创业孵化园区”活动,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创新“双创”平台发展模式,引导全市“双创”平台学习借鉴摆渡创新工场成功经验,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流程标准,提升“双创”平台服务水平。推动“双创”平台合作,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机制。
(五)着力强化人才培育。大力培养人才,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推进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一批各类传统技艺人才。支持各类院校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培训服务全覆盖。积极引进人才,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精准性。建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会,搭建企业与大专院校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各地建设人才公寓,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推行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支持同一行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职称联合评审委员会,对所属员工开展联合评审。开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破格评定职称。
(六)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产业类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关键技术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建立域内公办院校、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开放目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服务。加快综合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引导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信息技术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精准服务;推动建立专家志愿服务团或服务工作站,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组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业务“上云”。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建设和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工作。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组织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动对接大企业,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展会,对参加展会的企业给予补助。积极培育第三方电商平台,发展跨境电商,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广电商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推进、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各县(市、区)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本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推进实施,制定行动计划,实化工作举措,细化责任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组建服务专班。组建市级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文旅、能源6个服务专班,各服务专班分别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形成市级领导挂帅、市直部门牵头负责工作机制,各服务专班负责本领域优质“种子企业”的挖掘与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推荐等工作,强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各县(市、区)要参照组建相应服务专班。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顶层决策、服务秘书、问题解决、定期调度、专项督查等工作制度,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一体化工作格局。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凝聚合力,共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四)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兑现《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意见》各项政策措施。设立市级专项资金,用于认定市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金奖励。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五)实行工作考评。对综合排名(按照认定为国家、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增长率、研发投入增长率等进行综合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本领域工作得力的市级服务专班给予通报表彰。将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列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门户网站等各类媒体以及新媒体,大力宣传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Copyright © 2022-2023 潮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备案号:粤ICP备2022013427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