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践行“三个一切”服务理念,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根据《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2018〕38号)、《中共蚌埠市委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蚌发〔2018〕31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推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
1.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奖励、引导和支持新增“四上”企业,到2020年底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达50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众创空间建设,3年内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纳税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的工业企业,年纳税首次突破100万元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县经信委、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市场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支持创新发展。进一步落实省市县“三重一创”等扶持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审批服务,在项目准入、资金申请、政策兑现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经信委、县人社局、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5年内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企业实施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在市级补助基础上,县级再予以5%补助。(县经信委、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助力“专精特新”发展。大力实施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每年培育入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认定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以上;认定为省“专精特新”、“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的企业,在省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市财政1:1配套奖补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1:0.5配套奖补。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县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县经信委、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拓展发展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参加知名展会,并给予一定的参展费用补贴,每家企业当年度所获得的补助额不超过10万元。(县经信委、县农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设立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 2019年起,县财政统筹1亿元设立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家培训等,强化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培训、市场拓展等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工作。(县财政局、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支持建设总部经济。围绕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引进、培育和服务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总部在我县落户。对新引进落户和已落户总部企业,按照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对总部企业的办公用房、上市融资、人才引进和经营贡献等方面,给予相应奖补。(县发改委、县招商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税务局、县人才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7.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服务“个转企”,协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动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政策,清理物流、认证、检验检测、公用事业等领域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进一步降低涉企保证金缴纳标准,推广以银行保函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市场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推进“多证合一” “多规合一”改革,实现企业相关信息的互通互认。(县发改委、县市场局、县金融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关于印发蚌埠市网上“中介超市”实施方案的通知》(蚌发改价管〔2018〕322号),运用好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进一步降低企业第三方服务费用。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对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互认,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互认评估结果。(县发改委、县政务服务中心、县金融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县税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降低用地成本。鼓励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实行弹性土地出让年限,支持新增工业用地以租赁方式供应。(县国土局、县住建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五河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五河县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范围和年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五政秘〔2018〕53号),2019年12月31日之前,对物流企业承租用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土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降低用能成本。降低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中单一制和两部制目录电价、输配电价。落实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政策。调整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大工业、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高峰电价上浮比例下调2个百分点。对近3年无逾期缴纳电费的诚信用电民营企业,实行每旬末一次性结清电费,不再提前预缴电费。取消临时接电费。(县发改委、县经信委、县供电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降低用工成本。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社保费率政策要求,对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从3%阶段性降至1%的现行政策,到期后继续延续实施。对符合条件稳定就业的参保民营企业,可返还企业及其职工上一年底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缴费方式稳定,对缴费人以前年度社会保险费欠费,一律不得自行组织开展集中清缴。(县人社局、县税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民营企业全职引进的各类急需人才,所需租房补贴、安家费以及科研启动经费等人才开发费用可按照规定税前列支。(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12.缓解资金周转急需。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开展专项清欠行动,按要求对拖欠民营企业的应付账款“限时清零”,解决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防止发生新的违法违规拖欠,推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县财政局、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县金融办、县审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 “一刀切”等做法,对市场前景好、经营诚信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县银监办、县人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抓好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坚持项目需求、企业需要、融资问题导向,扩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同比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户数高于上年度同期水平。扩大信用贷款规模,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业务。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制度,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并中标(成交)的民营企业,凭借政府采购合同可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县金融办、县公管局、县人行、县银监办、县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落实续贷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监管政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无还本续贷业务稳步增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根据企业需求合理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建立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发放1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缩短贷款审批周期,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将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政策实效和服务地方发展贡献度,纳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金融办、县人行、县银监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大融资担保力度。加快完善全县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持续扩大“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达到 2亿元,政策性担保费率不超过1.0%,新型政银担业务规模要超过2亿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鼓励直接融资。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的民营企业,在省财政分阶段给予奖励200万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给予企业上市奖励500万元。(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省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补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10万元配套奖补。(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7. 建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增加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流动性,为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等民营企业纾困,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经信委、经开区管委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18.优化审批服务。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到2019年11月底前,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呈报材料减少60%以上。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县编办、县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将工业建设项目从建设用地批准书至施工许可分为建设用地批准书阶段、规划设计审批阶段、施工许可审批阶段。将部分环节调整事后监管,减少施工许可前置,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压缩至31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发改委、县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探索开展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报建阶段告知承诺审批制,对符合区域评价指标的项目,不再单独开展相关评估评审,企业承诺按标准和指标建设的,按规定采取“先建后验”。企业作出承诺后,自主依法依规开展设计、评审、施工,其中建设过程、竣工验收和投产后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县国土局、县住建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减少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消除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县发改委、县公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项目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和收益,但社会效益较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同级财政部门可给予适当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盘活政府性存量资产。(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比重。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联合、优势互补、产业协同、模式创新等参与国有企业重大投资、成果转化和资产整合项目,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可获得控制权。(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政策执行方式
22.加强政策协调。研究制定针对民营企业政策措施时,要加强沟通协调,把征求基层和民营企业意见作为必要程序,注重政策衔接,增强政策协调性、一致性,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的叠加效应。通过县政府网站“‘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专栏和其他媒体及时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有效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县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提高执法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在各项执法活动中,积极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去产能、去杠杆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不搞“一刀切”。(县司法局、县发改委、县经信委、县市场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4.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全面树立和坚持“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观念,对重点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县四个班子领导联系工作机制,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办服务。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等方式,帮扶人员及时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打造更有温度的服务环境。(县经信委负责)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制定政商交往“负面清单”,为广大干部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划清“安全区”。(县纪委监委机关负责)
25.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工商联、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参加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经信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6.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落实住房、就医、就学、落户等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对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绿色通道参加职称评审。对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年薪达50-150万元,符合规定的,每年可按其年薪不低于10%的比例奖励用人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按规定给予补助。拓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渠道,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经信委、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委、县教体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7.构建一体化培训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训工程”,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家、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着力强化民营企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开展经济干部能力和素质培训,有效加强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经营管理、创新发展等专业知识的学习,精准提高服务民营企业质量和水平。(县委组织部、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8.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定期开展服务企业“反向测评”活动,定期开展严禁吃拿卡要、严禁利益输送、严禁优亲厚友、严禁弄权渎职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站所执法队伍集中整顿行动,切实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清除黑恶势力常态化机制,健全监督举报、定期巡查、责任倒追制度,重点打击强揽工程、强迫交易、阻挠建设、敲诈勒索等严重破坏投资环境的恶劣行为。(县效能办、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29.保护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正当财富和合法财产保护。细化涉案企业和人员财产处置规则,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慎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0.完善保护机制。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各行业领域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让严重失信企业无处遁身,为守信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县法院、县司法局、县公安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设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建立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网络平台,畅通反映诉求渠道,健全申诉维权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投诉中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县政府办、县委政法委、县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负责工)对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容错机制。(县市场局、县安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1.强化法治保障。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落实。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落实国家竞争政策,及时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和违反平等产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县经信委、县工商联、县市场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及时公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加强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依法保护产权的社会共识和社会氛围。(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组织保障
32.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县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 “指挥棒”作用。县直有关部门要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工商联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县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完善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定期发布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县统计局负责)加强宣传和舆论保障,营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社会氛围。(县委宣传部负责)
33.强化督查考核。将本意见落实情况作为巡察内容,纳入乡镇、县直部门单位督查范围,对企业反映好、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力、贻误发展的,予以严格问责追责。(县纪委监委机关、县“两办”督查室、县目标考核办、县效能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考核,纳入县委年度综合考核和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委组织部、县目标考核办、县经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据本意见精神,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五河县委
五河县人民政府
2019年 2月1日
Copyright © 2022-2023 潮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备案号:粤ICP备2022013427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