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专精特新认定网,如有专精特新认定需求,欢迎联系我们在线客服:15915898572

全国咨询热线

15915898572

专精特新ad2
您的位置: 首页 > 奖励政策

聊城市临清市"专精特新"奖励政策: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09-13 09:14浏览次数:

聊城市临清市"专精特新"奖励政策: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聊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我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兴制造业,提高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及纸制品、木制品制造六大制造业产业为重点,实施智能化引领、增长动力重塑、创新助推、名品名企打造四大行动计划,推进 “七个一批工程”,完善组织、要素、服务、政策四大保障,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不断提高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聊城市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制造业总体规模大幅提升,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全面推进,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良好的新型产业体系。

1. 规模效益明显提升。到2023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90亿元,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升5%。培育百亿级产业2个,营业收入过50亿元龙头企业2家。

2.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制造业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到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10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左右,年均新增发明专利30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3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6%。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

3. 智能制造显著提升。推选一批聊城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选一批临清市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到2023年,力争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企业 “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66以上,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

4. 绿色发展全面推开。到2023年,重点制造业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到60%左右,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70亿元;培育130亿级产业2个、50亿级产业3个;营业收入80亿元以上企业1家,60亿元以上企业1家,40亿元以上企业1家;骨干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质量效益追赶全国先进水平,智能制造迈上新台阶,服务型制造取得显著成效,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二、主攻方向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密切跟踪行业前沿科技,主动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产业园区载体作用,加快发展六大制造业产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装备制造产业。主攻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实施新型园区提档升级,加快烟店轴承产业园、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智能制造小镇、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等轴承园区建设;加快达瑞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规范电机产业发展;加快汇鲁动力机械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实现农机配件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围绕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等领域关键零部件,依托宇捷轴承、博特轴承、中瑞轴承配件、蓝宇轴承等企业,以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风力电机轴承、轨道交通轴承、铜保持器、汽车轮毂轴承等优势产品。加强与洛阳轴承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轴承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轴承产业高端化发展。围绕机械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依托宏鑫机床、弘发兴凯、康豪液压、鲁联机械、昊卓机械等企业,以核心工艺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精密机床、液压件、内燃机配件等产品。围绕电机节能高效化、控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电机行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依托新兴重工、新能燃气等企业,发展LNG等清洁能源相关装备,横向拓宽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与新能源产业形成上下游链条,实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到2023年,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5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

(二)纺织服装产业。主攻延链强链补链。围绕“科技纺织、时尚纺织、绿色纺织”三大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集群化、产品高新化、模式新型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主攻方向,拉长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依托三和纺织、秋华纺织、林城纺织等纺织企业,重点培育精梳紧密纺、高支纱、高档面料等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壮大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金郝庄镇等周边镇村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进一步擦亮“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名片,打造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加快智能转换、特色转换、品质转换、管理转换、绿色转换,推进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推进康平纳印染项目建设,突破染整瓶颈。引导企业应用新纤维、三维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裁剪、大规模定制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三和纺织、即发针织、馨雅纺织等企业开发流行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向下游延伸。积极发展服装创意设计,推动临清纺织产业向时尚产业方向转型。到2023年,纺织服装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0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45亿元。

(三)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主攻深度融合。围绕铜精深加工,依托中色奥博特,发挥企业设备完整性、工艺先进性的优势,快速实现高端进口产品替代,开发铜铬锆系合金、铜铁合金等带材产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重点提升富氧银铜铜箔母材的研发,实现蚀刻型C19400和C70250引线框架带材的产业化;聚焦高端市场需求,开展中高频信号5G传输用压延铜箔、无胶多层线路板用压延铜箔新品研发;用好企业自主研发平台——中试生产线,启动大直径高耐蚀铜合金管、超薄压延铜箔、合金箔新产品开发,推动5G领域用超低轮廓表面处理压延铜箔、铜银系列(HA、HA-V2)合金箔产业化。依托鸿基集团,做大做强氟碳、高耐候等高端建材板、绒面彩涂板、网格彩涂板、耐指纹钢板及家电板等产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鼓励中瑞轴承、鑫源特种钢管等中小企业,提高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到2023年,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10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35亿元。

(四)食品医药产业。主攻提档升级。依托德能金玉米、小王子食品、华鑫面粉等企业,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多功能糖、谷朊粉、膨化食品、高档糕点等;依托济美酱菜,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开发适合现代健康生活的低盐、低糖等薄盐产品,打响“济小美”新品牌;依托润林清真食品、君博食品、东盛食品、康大肉联等企业,突出地方特色产品,塑造地方品牌,做好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提高产品档次;依托乳泰奶业,壮大原奶生产基地,打响聊城市域第一奶业品牌。依托恒发卫生用品和玉源乳胶手套,扩大口罩、手套等医用产品产能和种类;依托东阿阿胶(临清)药业有限公司、清源正本生物医药桑黄全产业链项目,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到2023年,食品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65亿元。

(五)造纸及纸制品产业。主攻产品结构优化和差异化。依托中冶纸业银河,建设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园,持续提升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形象,最大化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站作用,强化“银河瑞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引领,着力提升银河皓月、银河如意、银光等七个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发挥自制杨木浆效益,稳定产品质量;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逐步拓宽纯质纸、银河经典纸、网销图书专用纸、单透膜原纸、热转移印花原纸、一体机专用纸等特色化新产品销售渠道。到2023年,造纸及纸制品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5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

(六)木制品制造产业。主攻生态化建设和产业链完整。围绕木制品制造,加快发展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强化土地、环保、绿化、硬化、亮化等要素支撑,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聚焦产业园区化、集约化、规范化、生态化发展,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打响老榆木家具品牌,扩大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鲁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以老榆木为主的实木家具产业基地。支持成信木业、森亚木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到2023年,木制品制造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9亿元;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1亿元。

三、实施路径

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并重、夯实载体与增强动力并重、打造名品与培养名家并重、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并重,实施 “四大行动计划”,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智能化引领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探索推进“互联网+”制造新模式。一是产业智慧化。支持企业加快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补充产业链不足,加快“产业智慧化”。(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等)二是生产数字化。支持中小企业应用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模组和系统,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软件、数字创意等信息服务业,推广企业上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增值利用等服务。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企业智能化决策,数字化强企。(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等)三是设计智能化。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服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重点发展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四是产业平台化。发展数字经济,布局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5G 产业、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平台建设。密切关注先进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态势,有选择地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牵头部门:市发改局;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市商务投资局等)

(二)增长动力重塑行动计划。新常态下,将长期和短期、供给和需求结合,重塑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一是实施“腾笼换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采取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分类处置,加快出清“僵尸企业”。(牵头部门:市发改局;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人行临清市支行、聊城银保监分局临清监管组)二是实施差异化政策。实施 “亩产效益”和 “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逐步建立企业效益产出与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相挂钩,与节能减排指标相挂钩,与激励奖惩政策相挂钩的联动机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临清分局)三是推动特色园区“新基建”。实施新型园区提升计划,抓好松林家具产业园、烟店轴承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好、运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强化沟通联系,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强5G网络、物联网、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建设,利用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园区。(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局、市财政局等)

(三)创新助推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关键领域技术研究,申报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力争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左右。积极推进山东省轴承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发挥好聊城市三和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平台优势,统筹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发挥人才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实验室、研发分部和中试基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落实研发投入费用加计扣除,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商务投资局等)

(四)名企名品打造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在制造业领域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丰富质量好、品牌响的高端工业产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省等各级标准制修订,支持制造业优势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附加值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进行优先培育,打造一批“好品山东·品质聊城”区域品牌。(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工信局等)支持“链主”企业做强主业,支持龙头企业并购研发机构、品牌营销网络,培育跨市跨省大企业大集团。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改造。努力培育更多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零的突破。(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商务投资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推进措施

围绕六大制造业产业和四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 “七个一批工程”,建立相应项目库、企业库,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问题协调解决机制。

(一)新建一批制造业项目。围绕我市六大制造业产业,每年优选10个左右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具备引领作用的制造业新建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形成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制造业项目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牵头部门:市发改局)

(二)实施一批制造业技改项目。落实聊城市智能化技改行动方案,持续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每年筛选10个左右技术水平高、投资强度大、改造成效好、质量效益优的制造业技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力争用3年时间对重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牵头部门:市工信局)

(三)招商引进一批制造业项目。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实施 “补链、强链、延链”行动,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外重点区域,积极对接央企、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每年招商引进10个左右制造业项目,建设上下游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牵头部门: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四)实施一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围绕破解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课题等,通过部门和镇街征集、专家咨询论证、调研与凝练设计,每年筛选并实施5个左右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集中攻克一批具有前瞻性、颠覆性、引领性的技术创新成果。(牵头部门:市发改局)

(五)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我市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正处于中试熟化、试生产、产业化初始阶段或者正在引进的高新科技成果,每年从中筛选6项左右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综合效益。(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六)新增一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加大制造业企业“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创新创业、加强投资、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持续推进升规纳统,每年新增15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牵头部门:市工信局)

(七)培育一批企业高端人才。连续3年,每年引进20名具有全日制博士学历学位或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到我市规模以上骨干企业担任高级顾问。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每年举办2期中青年企业家研修班。探索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临清市发展顾问”。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每年选树优秀企业家典型10人。完善企业家权益保护机制,依法保障企业经营。(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等)

五、支撑保障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明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抓产业、抓企业、抓项目、抓招商。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专班工作会议。专班办公室要建立定期调度、通报、评价机制。(牵头部门:市工信局)

(二)服务保障。推进“市县同权”改革,承接落实好上级下放的市级权力事项。推行制造业重点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保障项目有序高效建设。贯彻落实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建立健全以 “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认真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审慎稳妥办理涉企案件。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加强全社会监督,坚决纠正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严格落实 “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用好 “聊企通”服务云平台,限期解决企业难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牵头部门:市营转办;配合部门: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投资局、市发改局、市委统战部、市公安局)

(三)要素保障。严格按照“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能、用水、排污、金融等资源要素供给价格和供给方式差别化政策,加大A类企业支持力度,倒逼C、D类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加强土地保障,项目申报列入省、市级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对闲置土地予以调剂或收回。加强能耗指标保障,综合运用对上争取、节能挖潜、能耗腾退等手段,整合能耗指标优先保障六大制造业优选项目。加强环保指标保障,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指标,对六大制造业项目实行减量替代、污染物削减量预支,支持企业创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加强资金保障,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流程,引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组织和业态;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类市场、主板和科创板两种制度、首发上市和借壳上市两个路径,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人才保障,围绕制造业发展需求,多途径、多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牵头部门:市发改局;配合部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临清分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人社局、市教体局、聊城银保监分局临清监管组、人行临清市支行等)

(四)政策保障

1、优先推荐

(1)工信、科技、发改、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申报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质量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聊城市市长质量奖,国家级、省级、聊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一企一技术”企业等各类企业荣誉称号、技术平台时,上级没有特殊要求的,原则上从规上工业企业中筛选申报。

(2)各有关部门在工业企业主体中推荐省、聊城市、临清市人大、政协代表,劳动模范等,或申报各类政治荣誉、对企业进行“评先树优”时,原则上优先推荐规上工业企业。

2、激励奖励

(3)对于年度实际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按年度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

(4)对于年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省级平均水平,且年税收总额过50万元的规上工业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于年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聊城市级平均水平,且年税收总额过50万元的规上工业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同时达到省和聊城市同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的,按就高原则进行奖励。

3、鼓励新增

(5)对于年度新增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次性享受省级财政奖励10万元、聊城市级奖励10万元,并且在进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时加5分。

新增为规上工业企业三年内又退出的,一次性奖励资金由财政部门收回。

(6)对于列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名单或省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同一企业同一产品不重复享受支持。

(7)对于企业产品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

(8)对于首次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在上级财政奖励基础上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首次获得省级“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在上级财政奖励基础上,市财政分别按不低于省、市级奖金的20%再给予一次性奖励。

(9)对于新认定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专精特新”企业的,在上级财政奖励基础上,市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20万元、3万元;新认定为聊城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专精特新”企业的,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万元。

(10)每年筛选10个临清市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每个项目一次性奖励5万元。

以往制定的扶持政策,继续按原文件执行。(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统计局、市商务投资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等)

“四大行动计划” “七个一批工程” “四大保障”各牵头部门要牵头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Copyright © 2022-2023 潮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备案号:粤ICP备2022013427号网站地图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5915898572